前阵子有一条新闻在朋友圈中流传:澳大利亚婴幼儿食品企业贝米拉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上标注“this product does not contain any ingredients from China(本产品不含任何来自中国的原料)”。
事实上,这是一条“旧闻”,2014年人民网就刊登过相关报道,并且联系了这家企业所在的塔斯马尼亚州商务部,就这一表述是否恰当进行质询,当时这家食品企业给出的解释是:“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们对婴儿食品的原料越来越感到关心。我们认为有责任告知那些对此感兴趣的家长,我们的产品中不含有来自中国的原料。尤其是对于来自中国的消费者,他们信赖贝拉米的产品是全部进口的。”
不知道各位看到这条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对这样片面的歧视表示愤怒,还是对国内的食品安全表示担忧,又或者是对这家企业想用这样的方式打动中国消费者的营销策略表示不耻?
我觉得,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用品质说话。不管是在食品健康领域,还是其他各行各业,需要的都不只是号召大家“支持国货”,更需的是拿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有人做成了吗?
当然有!典型的例子,就是靠过硬的质量挡子弹救了用户一命的华为手机。
四五年前,我曾经带公司管理团队去华为总部参观,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家极为专业的公司。仅仅从参观接待这样一个小侧面就可以看出来,专业的人员,专业的车辆,专业的流程,专业的讲解。当天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位在华为工作11年的员工,根据我们提交的参观要求,接待人员陪同我们一一参观,并提供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介绍,在将近3个小时的参观里,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在华为,这样的参观接待,每天都在发生。
那次的经历让我们感叹,所谓的专业,不仅仅是体现在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上,而是体渗透到每一个领域里。
十几年前,说起国产手机,很多人的印象是两个字:山寨。而现在,那些曾经的“山寨之王”都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像华为这样以创新和品质著称的“中国制造”。
就像中国的手机数码行业,有人不甘于“山寨”一样,食品健康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又怎么会一直问题重重下去?
正视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随波逐流。在我看来,无论是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还是中国的食品企业,都会朝着越来越好的大方向发展。十几年来,我们坚持安全与品质一路走来,就是信心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