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可能是21世纪以来最富戏剧性的一届奥运会。
如果单看金牌数量,中国26金的成绩是低于预期的。但作为中国观众,本届奥运会的收获却很多。场上的比赛,赢了,观众报以掌声,输了,观众给予鼓励。比起金牌情结,大家似乎对表情包、秀恩爱、赛后采访、以及国球发福的教练更感兴趣。
短短4年,从媒体到公众,都变得更热衷于从运动员身上发掘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不以成败论英雄,运动员不再是一个抽象的金牌符号,回归个性,反而更受喜爱。对于这样的变化,有很多见仁见智的评价。
在我看来,从整齐划一到个性化,并不是运动场上的专利。事实上,在很多领域,也都经历着这样的变化。
20世纪初,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说,”你可以自主选择你喜欢的汽车的颜色,只要它是黑色。”言下之意,福特公司只生产黑色的汽车。
亨利•福特的自信,来自于T型车的大获成功。在其他汽车厂商还在手工生产的时代里,福特开创了生产流水线,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让汽车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家庭都买得起的商品。1908年,福特T型车投产,第一年产量就达到了10660辆,创下了行业纪录。到1921年,T型车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福特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创造了现代工业史上的奇迹。
只生产一种型号的汽车,让普通人都买得起,是福特成功的秘诀。但到了1927年,曾经引领了一个时代的T型车宣布停产,黯然退出了汽车市场。在T型车投产的将近20年时间里,福特公司始终在围绕一款产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它的竞争对手,则在技术革新之余,还给了用户更多个性化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点像福特汽车在美国创造传奇的年代。那时候卖产品很简单,能生产出来就有市场需求。
而现在,产品从研发、报批、生产、品控,到策划方案、推广活动,再到用户的邀约、沟通、售后服务等等,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在这套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里,我们都需要去想一想,我们的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在开发面向年轻人的产品的时候,附加一些功能以外的小设计,漂亮、有趣或者新颖,是不是会更吸引他们?
产品销售的过程,也是一样的。举个例子,有的伙伴海狗丸卖得很好,有稳定的用户群体。当公司推出中医养生保健品的时候,很符合他的用户需求,对他来说是推广了更多的健康产品,对用户来说则是享受到了更好的健康服务,皆大欢喜。但是,当思莉姿上市的时候,同样的精力花下去,却不一定有相同的结果,很可能他的用户中有一大半都是大老爷们,对化妆品不怎么感兴趣。
其实,细分用户群体,就是研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常说,健康产业是一个全民都需要的产业。是的,没有人不需要健康,但是,健康产品的销售和健康服务的推广,却会因为你了解用户的个性而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