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既要事出有需,也要行之有道,在决策层面的创新与市场实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像一棵树朝着天空的方向开枝散叶,无论多高多远,终究离不开扎根的土壤。创新并非建造空中楼阁,它要建立在对原来事物理解的基础上,并且将最终的落地作为一切的关键!
——高 勇
在6月19日第九届世界(中国)直销品牌节上,天津铸源营销副总裁高勇荣膺“最具管理价值职业经理人奖”,毫无疑问,这是对他在中国直销行业二十余年从业经历的肯定式褒奖,其间既有任职直销企业高管过程中所取得的事业成就,也有于漫长的时光往来中所沉淀的经验和理念。在6月19日世界(中国)直销品牌节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他,而围绕着“大融合·大创新”的品牌节主题,高勇向我们表达了他矢志以行的独到见解。
《直销》:从1995年进入直销行业,您也称得上是拥有二十多年丰富经历的“老兵”了,可以简单概述下您这二十年的从业经历么?
高勇:可能和你接触到的如今叱风云咤于中国直销行业的众多优秀职业经理人一样,我也“毕业”于素有中国直销“黄埔军校”之称的安利,最初是以一名经销商的身份进入到这个行业,也正是在安利的这七年时间,我从一名经销商逐步成长为一名事业管理者。离开安利之后,我在多家民族直销企业担任高管,从顾问到市场,从运营到企划,多个职务也都有涉及并收获成功,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从业理念。
《直销》:从顾问到市场,从运营到企划,在您经历的这些职业角色中,哪个对您的感触最深刻?
高勇:要说感触最深,我想应该是企划。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而言,企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触及一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我们通常将企划分为战略企划和战术企划,可无论是着意于企业未来发展大方向的战略企划,还是借助各种具体的事业举措将规划推向市场的战术企划,都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倚重的重要方面。
当然,制定适合一家企业发展的战术策略,搭建具体实施于的渠道,也是对于一名企业高管管理水平的反映。
《直销》:在人们对企划的通常性认知中,评判好与坏的主要标准,要看它是否具有创意,对此,您如何看待?
高勇:一名好的企划的确需要不同于常人的创意精神,但这并非最重要的。因为评判一项创意的好坏,还要看它是否满足于现实需求。一名优秀的决策者一定也是最懂市场始终的,他知道市场所需,也明白什么样的内容规划能够被市场所接受,既而得到更好的执行。同时,一项好的策划也要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而定,并且注重它在市场中的接受程度和可执行度。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一名好的企划人员,应当来自于市场,知其所需,亦知如何满足其需求。
《直销》:现如今,在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许多直销企业也都在谋划着进行创新。您认为当下直销行业创新的必要性在哪里?
高勇:对于中国直销行业而言,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创新都是很有必要的,站在当下的角度而言,这种必要性更为凸显。原因既在于当下社会发展所提供了诸多变革机遇,同时也因为中国直销行业在经历了26年之后,自身发展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中国直销行业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产品、制度、文化、模式、市场、培训、管理、运营等全方位高度相似,直销也已经从营销先进前沿行业日益变为成熟行业。在同质化的环境中,一家企业如何突出重围,一马当先,这考验着策划者的能力。
《直销》:在互联网思维的带动下,跨行业、产业链、渠道网的融合成为许多直销企业当下的经营策略,您认为融合是否也当属于企业发展的创新方式之一?您如何看待直销企业的这种大融合式的发展?
高勇:如果加上互联网思维这个前缀,我想,融合也应当是企业发展的创新方式。互联网对社会的重新塑造力实在大得惊人,举个例子来说,在习惯于站在路边挥手招揽出租车的出行方式的时代,人们不曾想过可以通过手机坐在家里等待专车开到家门口,滴滴打车的出现就是资源整合与分配的一个典型,毫无疑问这也是时代创新的一种表现。在当下的中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与“跨界经营”已然成为未来发展新潮流,中国直销企业没有理由错过。
《直销》:不过,您在前面提到“创意的好坏是有要求”,那么,创新是否也需张弛有度,好坏有据?
高勇:正如俗话所说:万事皆需有度。对创新的过度推崇,以及为创新而创新的盲目心态也容易使之成为一种滥觞。
创新并非无因之果,任何一项创新行为,都需经得起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考证。在当下的中国直销行业中,创新沦为概念的炒作,创新变成返利资金盘的盛宴,如何守规经营的同时,创造出市场广受欢迎的项目与模式,体现了整体管理团队的能力与水平。
此外,创新既要事出有需,也要行之有道,在决策层面的创新与市场实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像一棵树朝着天空的方向开枝散叶,无论多高多远,终究离不开扎根的土壤。创新并非建造空中楼阁,它要建立在对原来事物理解的基础上,并且将最终的落地作为一切的关键!
《直销》:这可视为您作为一名企业高管,始终坚守如一的事业理念么?
高勇:是的,这是我在安利的从业经历,从这家百年外资直销企业身上学到的最贵重的东西,然后展现于民族直企的事业舞台上。每次接触一家止步不前的企业,我最先给出的不是“用什么样的举措和方式,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成果”的承诺,而是一份“病例诊断书”,上面记载着这家企业的事业基础、产品方向、发展理念、文化秉持,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这就像中医看病所讲究的“望、闻、问、切”过程,创新也要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达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