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世界读书日”谈读书,是我很乐意做的一件事情。
这次,我们不谈该读什么书,谈谈怎么样读书。原本对于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要表达,无非就是“读书是件好事,我们大可不必一定要局限于某种方式,以至画地为牢”。不过,近段时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想要重拾这个话题。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樊登读书会,一个繁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读书机构。樊登读书会的影响力很大,公司里的同事和身边的朋友中,都有樊登读书会的会员,微信也常常会收到他们推送的链接和消息。不过,我这么一个连电子书都打心底不愿接触,只接纳一本书、一杯咖啡和一包烟这样的读书配置的人,对读书会这种形式没有多大的热情,自然也就选择了婉拒或者置之不理。
于是,我被人给教育了:读书不能光一个人读,要跟人分享交流,相互沟通这样才有意义;读书也不一定非要读纸质,现在都用影音,用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效率也更高;几个人一起分享交流读书的感觉和心得,你一次就学习到好几本书的知识,事半功倍啊……各种各样的训语说辞,听起来还挺有道理。
可都被我一一拒绝了。
家有四壁,三面站立的都是书柜。得空窝在沙发里,放一首斯美塔那,抽个小烟喝点小酒,书在手里也不会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完,读到几句动心的字行时,停下来想想下一篇文章,或下一次跟人交流时候能不能用得上。这才是我的读书方式。
拿着这句话来回绝那些邀我“出山”的人,结果有人说我是:“老古董”。我好想把中间那个“古”字去掉。
这里并不是要发文贬斥樊登读书会,以及类似于此的读书机构,毕竟从友人的话里,我能感知到他们“劝人读书”的初心,而且这种方式已经是一种趋势,毕竟连我最喜欢的《三联生活周刊》也都参与其中。不过,纵然社会趋势,人们追随与否也要看它是否应了心里的渴望或喜欢,就拿我来说,我更乐意接受的不是他人所灌输的他对一本书的阅读和理解,而是自己的眼睛扫过书的字行时,自己选择性地装到心里去的情感或思想。
|